据项目首席工程师 [姓名] 介绍,传统热浸镀锌护栏在沿海地区平均 8 年需进行一次防腐维护,而新型耐候钢护栏通过 "锈层自修复" 机制,在表面形成致密的 α-FeOOH 保护膜,可有效阻挡氯离子渗透。经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检测,该护栏在含盐量 3.5% 的潮湿环境中,年腐蚀速率仅为 0.015mm,不到传统镀锌护栏的 1/3。
"我们同步开发了配套的成型工艺,解决了耐候钢冷弯成型时的裂纹问题。" 工程师展示的检测报告显示,新型护栏的屈服强度达 355MPa,防撞能量吸收能力比 Q235 钢提升 22%,同时通过优化波形参数,使材料用量减少 12%。目前该技术已在广东沿海高速、四川酸雨区路段完成 50 公里试点应用,现场监测数据显示,护栏表面锈层厚度稳定在 0.3-0.5mm,未出现任何基材锈蚀现象。
行业专家指出,耐候钢护栏的推广将带来三大变革:一是降低高速公路全周期养护成本,尤其适合维护困难的偏远地区;二是减少镀锌工艺的能源消耗,符合 "双碳" 目标要求;三是提供更具景观性的锈红色外观,可自然融入山区、矿区等工业景观。
结语
随着 "双碳" 政策的深入实施,交通设施领域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。[企业名称] 的耐候钢技术突破,不仅攻克了材料性能与工艺适配的双重难题,更探索出一条 "高性能 + 长寿命 + 低维护" 的可持续发展路径,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宝贵样本。